薄荷糖

公眾認為科學無法解決心理健康挑戰

《2020年威康全球監測報告》(Wellcome Global Monitor Report for 2020)強調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人們對科學能夠提出解決方案缺乏信心。

10月,威康信托與蓋洛普合作發布了《2020年全球監測》,涵蓋公眾認知的三個關鍵方麵:

  1. 心理健康對整體幸福感的重要性。
  2. 科學在理解心理健康和找到解決焦慮和抑鬱的方法方麵的作用。
  3. 管理他們焦慮或抑鬱的不同方法,以及這些方法的有用性。

該報告是基於電話采訪的國家代表性樣本(15歲+)在113個國家和地區,在2020年8月和2021年2月之間以非匿名方式進行。以下是該報告的一些關鍵結果。

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對幸福同樣重要

92%的受訪者認為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等(46%)或更重要(46%)。有趣的是,這一細分在不同的人口統計學中有所不同。在低收入國家,58%的人表示心理健康對整體福祉更為重要,而在高收入國家,這一比例僅為28%。考慮到高收入國家更多地談論心理健康,這是一個驚喜。

但科學無法解釋感情和情緒是如何運作的

隻有27%——不到三分之一——的樣本思維科學能夠“大量”解釋情感和情緒是如何運作的。同樣,隻有31%的人認為科學可以幫助我們治療焦慮和抑鬱。相比之下,46%的人認為科學可以很好地解釋人體如何工作,尤其是53%和49%的人認為科學可以幫助解釋傳染病和癌症。這意味著大多數人們對科學沒有多少信心。

年輕人一生中焦慮和抑鬱的患病率要高得多

全世界有19%(約五分之一)的人表示,他們在生活中經曆過焦慮或抑鬱,以至於無法繼續正常的日常活動,通常持續兩周或更長時間。有趣的是,盡管老年人會有更多的時間有這樣的經曆,但與年輕人相比,他們不太可能有這樣的經曆。高收入國家的年輕人最有可能表示他們經曆過這種程度的焦慮和抑鬱(15-24歲的人中有24%,25-34歲的人中有26%,而35歲及以上的人中有18%)。這也是我們在“百萬心理健康”項目中看到的一種模式,在該項目中,年輕人麵臨的心理健康挑戰最多(見相關帖子-心理健康的代際衰退).

與朋友和家人交談是最有效的解藥

人們為讓自己感覺更好而做的前三件事是與朋友和家人交談(78%)、改善健康的生活方式(73%)和在大自然或戶外消磨時間(71%)。排在最後的是從事宗教或精神活動(43%)與心理健康專業人員交談(43%)或服用處方藥(49%)。個人關係或工作情況的變化在中間(分別為62%和53%)。經曆過焦慮或抑鬱的人在調查中列出的八種行為中,平均有4.7種是為了讓自己感覺更好,這表明可能存在嚐試和錯誤,或者總體上是多種方法的組合。報告指出,總的來說,人們最常嚐試的方法,也是他們發現最有用的方法。

低收入國家的人更傾向於選擇宗教或精神活動,而高收入國家的人更傾向於選擇服藥和與心理健康專業人士交談。

我們在哪裏尋找解決方案?

毫無疑問,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科學在心理健康治療方麵的不足也不是什麼秘密,因此全球大多數民眾對科學提出解決方案缺乏信心也就不足為奇了。那麼我們接下來要做什麼呢?

然而,至少有一些解決方案是顯而易見的——需要更多的預防性方法來解決潛在的社會驅動因素。最終,與朋友和家人交談、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勝過藥物治療。我們如何應對阻礙我們參與這兩個幸福要素的社會變化?

參見相關帖子心理健康方麵的不良求助行為暴露了研究的失敗兩名抑鬱症患者:經驗性症狀特征與DSM分類

您可以閱讀完整的Wellcome Global Monitor報告在這裏.

請留下答複